九三年第一次去上海和永依見面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了。原本永信可以一起來,但臨時生病只好取消行程。五嬸亦是生病動不了。永依只好跟旅行團來,她就早些由永樂從迪斯納樂園中接出來,大家聚一聚吃個晚飯,本來永義說出去吃。我以爲在家吃感覺好。而六嬸亦好久沒來了,我雖然行動慢但還能做點,燒個梅菜扣肉夾割包吃,還真不懶呢!割包自己做的。還炒了個青豆蝦仁真不是蓋的。還炒了両個小菜,彩麗帶來燻魚,烤夫等好吃的小菜,其實能來是頂要緊的。永依是最後一個"永"字輩的見到大家的實在是難得的相聚。而是在我們的寄盧處杭享頓海邊(Huntington Beach) 特別在老一輩的,都先後離我們而去之後有此團聚,意義是太深了,特別顯出神豐厚的恩典仍然在這個家族中。特別當年在那麼艱難,困苦的大環境中,沒有失去信心,五叔叔把他對主的信賴,依靠都寫在三位兒女名子裏。一位妹妹叫"永信"一位妹妹叫"永依"弟弟叫"永靠"。我真的對五叔叔有另外一份的尊敬。
Wednesday, May 28, 2014
Thursday, May 15, 2014
寧師母安息••••沒有兒女的比有兒女的更多
昨天五月十三曰星期二晚上九點在讀書中過世。心中對她非常懷念。得知最近三個月才沒有參加聚會。在台灣時,大家都是全時間服事。但他們在木柵服事時間最長,超過十年,他們把政大的弟兄姐妹都當成自已的孩子照顧,同時也成全了許多青年人,如今好多弟兄都是在各地教會成爲當地的負責弟兄。朱弟兄和寕弟兄也因爲彼此個性相近,都屬於拙口笨舌,木納型,不善逢迎,所以也就成了莫逆之交。當年在台北教會第四會所服事時認識了𡨴師母的父親林頂禮老弟兄,身量不是高大型,他喜愛著中式長衫,因此從那時對板橋林家就有所認識,兒女從小都受西方教育,兒子林喬有副大手對音樂有興趣,他就請當時在上海白俄鋼琴家教授兒子學鋼琴。來台後,成為台灣師範大學音楽系教授。女兒林若婉就是寕師毋,從幼年就一直受英式教育,就連每天一定有下午茶的習慣,用什麼樣的器皿,什麼樣的咖啡,怎麼煮,終其一生不改。沒信主前,衣著,打扮,跳舞,美食,樣樣都會。因她精通英文,不僅以此謀生,及至晚年來美住金齡別墅,成為會長的英文祕書,並且更是大家的英文譒繹,帮助大家直到路終。看到那麼多的人參加葬禮,心中就有一段主的話湧上我們奔跑不是無定向,鬥拳不是打空氣,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